出口都是免税的吗?哪些出口不享受免税?
作为一名资深外贸从业者,经常被问及“出口是不是免税”这个答案是:并非所有出口商品都享受免税政策。

出口免税的背后是国家为了促进出口,鼓励企业将产品销往海外市场,实现贸易顺差,进而带动国内经济发展。但国家也会根据不同的行业和产品类别,制定相应的出口税收政策,因此并不是所有出口商品都能享受到免税待遇。
常见的出口免税政策主要针对增值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服务、不动产等环节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并由纳税人根据其销售额和税率进行计算和缴纳。而对于出口商品,由于其最终消费地是在境外,因此在国内环节的增值税就不应该由国内企业承担。
为了减轻出口企业的税收负担,国家对出口商品实施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
免税: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
抵税: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
退税: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简而言之,出口企业自产自出口产品,属于退税项目的,是享受“免抵退”政策,即免出口环节增值税,退原料进项增值税,抵减应纳增值税。
并不是所有出口商品都能享受免税政策。 以下几种情况下的出口商品则不享受免税:
国家禁止出口的货物:包括国家为了保护资源、环境、安全等利益而禁止出口的货物,以及一些涉及国家安全、文化遗产的特殊商品。

国家计划外出口的货物:包括一些被列入国家计划之外的出口货物,比如一些资源性产品。
援外出口货物:指国家向其他国家无偿援助的货物,通常不涉及商业贸易,因此也不享受免税政策。
出口产品退税率为零: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一些产品出口退税率为零,这意味着出口企业无法获得退税,也不享受免税政策。
出口后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回外汇:对于出口企业来说,收回外汇是保证其正常经营的重要环节。如果出口企业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收回外汇,将会被视为不符合出口条件,也不享受免税政策。
以下表格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出口不免税商品:
商品类别 | 例子 | 原因 |
---|---|---|
国家禁止出口的货物 | 濒危野生动植物制品、文物古董、武器弹药 | 保护资源、环境、安全等利益 |
国家计划外出口的货物 | 原油、煤炭 | 控制资源出口,保护国内资源 |
援外出口货物 | 粮食、药品 | 援助性质,非商业贸易 |
出口产品退税率为零 | 部分加工产品、部分农产品 | 国家政策规定 |
出口后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回外汇 | 部分低价值产品 | 不符合出口条件 |
出口商品的免税政策会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而调整,因此企业在进行出口业务时,需要及时关注相关政策变化,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确保自身合法权益。
想要提醒大家,出口免税政策并非一成不变,建议大家在进行出口业务时,提前了解相关政策,做好相关准备,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您是否遇到过出口业务中有关免税政策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验和观点。
